马特乌斯指出,纳格尔斯曼自执教德国队以来,一直以四后卫体系为战术基石,球队在欧国联和友谊赛中逐渐磨合出相对稳定的防守结构与进攻组织模式,在近期对阵荷兰的热身赛中,纳帅出人意料地排出了谈球吧官网三中卫阵型,导致球员在场上的位置感和配合效率明显下降,最终以1-2失利,马特乌斯评价道:“球员们看起来像是第一次踢这个阵型——缺乏默契,防守覆盖不足,进攻端也显得脱节。”
他认为,在距离欧洲杯开幕仅剩数月的情况下,突然改变主力阵型存在较大风险。“球队需要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不是在重大赛事前重新适应一套全新的战术体系,三中卫需要对边翼卫的体能、中卫的协防意识以及中场球员的覆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这绝非短期可以练就。”
纳格尔斯曼一直以战术灵活、善于变通而著称,在执教莱比锡和拜仁慕尼黑期间,他就多次根据对手特点切换三中卫与四后卫体系,展现出较强的临场调整能力,马特乌斯也承认:“纳格尔斯曼是德国最聪明的教练之一,他敢于打破常规,这本身不是坏事。”
国家队的执教环境与俱乐部截然不同,国脚们来自不同俱乐部,每年集中训练的时间有限,战术磨合时间远少于俱乐部,马特乌斯强调:“国家队教练更需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复杂的战术变化往往会导致执行效果打折扣。”
目前德国队后防线上并不缺乏优秀的中卫人选,吕迪格、科赫、塔等球员在俱乐部均表现稳定,但在三中卫体系下,对中卫的出球能力、机动性和防守宽度要求更高,马特乌斯认为现有人员是否完全适配这一体系仍需观察。“如果是为了应对某些特定对手而做准备,那或许可以理解,但以突然的方式在关键热身赛中试验,代价可能太大了。”
马特乌斯还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三中卫体系在德国队的应用经验,2014年世界杯夺冠时,德国队主要以四后卫阵型为主,仅在部分场次中根据局势需要临时切换为三中卫,2018年世界杯和2020年欧洲杯期间,德国队曾尝试过三中卫,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面对快速反击球队时显得漏洞百出。
“德国足球的传统优势在于整体纪律性和位置严谨性,而非依赖阵型上的冒险创新,”马特乌斯表示,“纳格尔斯曼需要找到平衡点: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德国足球近年来始终处于新老交替与重建期,球队信心和凝聚力比战术本身更为重要,马特乌斯担心,频繁变阵可能导致球员产生困惑,甚至对教练的决策产生怀疑。“球员需要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环境,而不是每场比赛都在适应新角色。”
对于外界的质疑,纳格尔斯曼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变阵三中卫是为了“增加战术多样性”,并为欧洲杯可能遇到的不同局面做准备,他承认球队在执行上存在不足,但强调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要代价”,马特乌斯对此回应道:“我理解他的初衷,但或许可以用更渐进的方式推进,例如先在训练中反复演练,而不是直接用于正式比赛。”
尽管对变阵时机存疑,马特乌斯仍坚定支持纳格尔斯曼继续执教:“他是德国队正确的领路人,年轻、有活力,战术理念先进,但我希望他能更谨慎地评估战术变革的风险与收益。”
马特乌斯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德国足球界人士的看法:肯定纳格尔斯曼的能力与勇气,但质疑其近期战术选择的合理性,如何在短期内提升球队竞争力,同时为长期发展留下空间,将是纳帅面临的最大挑战。
德国队拥有丰富的球员资源和深厚的足球传统,但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赛场上的胜利,仍需教练组与球员共同努力,马特乌斯最后表示:“我相信纳格尔斯曼会从争议中学习,并找到最适合德国队的道路,毕竟,最好的战术永远是能赢球的战术。”